读武侠小说,常叹服那些亦侠亦医的高人。他们深谙人体奥秘,一招点穴既能克敌,亦能救人。
书中关于医术的描写,常非虚言,根植于中国传统智慧——许多文豪、武学宗师,本身也是杏林圣手。
正如书中所述,李逍遥曾见厉风行伤于幻姬之手,自此经脉受损,恶疾缠身。那断续而激烈的咳声,正是线索,医家一听便知。
根源在“手太阴肺经”,尤其“中府穴”曾受阴寒重创。此穴一伤,咳嗽、气喘、胸痛、乃至手臂内侧疼痛,种种苦楚便如影随形。
这告诉我们,当咳嗽、气喘、胸痛来袭,肺经不畅、中府受损,往往是症结所在。中府穴,乃肺气汇聚之要隘。
图片
它能宣通肺气,平息咳喘;又能调畅胸中气机,缓解肺胀胸痛,甚至肩背不适也有效用。
如何找到这处“要隘”?其实取穴不难,锁骨外下方一寸处,当你抬起手臂,肌肉凹陷的那个点,便是中府。轻轻按压,常有微酸之感。
中府之用,不止于咳喘,它更是守护心脉的一处哨卡。心绞痛者,此处常有气血淤堵之象,需常揉按疏通。
养护心血管,不妨同时推揉中府与其上方相邻的“云门穴”,上下配合,效果更佳。
若你是那久咳不愈之人,咳声沉实有力,似要咳出胸中块垒?这多属“实咳实喘”。日常更要勤推中府与云门。
拇指按住中府,缓缓上推至云门。此处常感酸痛,莫怕,正是淤堵之地。耐心推开,如疏通壅塞的河道,待浊气消散,胸中顿觉豁然开朗,呼吸畅快。
按摩力道,大有讲究,有人求效心切,恨不能立竿见影。曾有位习武的朋友,扩胸拉伤后猛按中府,结果翌日痛楚更甚!
须知中府下肌肉较薄,日常保健,轻揉1-2分钟即可,贵在坚持。若为疗伤,也需力道适中,徐徐图之,强行冲关反易伤身。按摩之道,亦如武学,需明辨虚实,运劲得法。
肺经之上,还有一处“急救关”——孔最穴。此穴为肺经“郄穴”,乃气血深聚之处,专主急症。阳经郄穴多止剧痛,阴经郄穴(如孔最)则擅理血症。
咯血常见于支气管炎、扩张、结核等肺疾患者。危急之时,针刺孔最穴,常能立竿见影止血。中医智慧在于:“行血则血循经络,不止自止。”
刺激孔最,如同打开肺经气窍,疏通壅塞,促使淤滞之血得以排出,气机一通,咯血自平。它促使支气管放松,利于排出血块,更能调节内脏血管,助止血归经。
武侠中的点穴神技,映照着现实中医穴位的精妙。中府、孔最,肺经上的这两处要地,一主调养祛咳喘,一司急救止咯血,护佑着我们胸中的一方天地。知其所,善用之,便是守护健康的“内力”根基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在线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