仝小林教授谈补肾:别瞎补!分清“通补”“专补”,才能补对肾
说起补肾,很多人要么猛吃人参鹿茸,要么天天泡枸杞水,可往往越补越虚——不是补错了路,是没搞懂补肾得分“通补”和“专补”。仝小林教授把补肾的门道总结得明明白白,今天咱用大白话拆开说,照着补,肾才能越补越壮!
一、先懂“通补”:肾气堵了先打通,八味丸是好帮手
要是觉得浑身没劲儿、腰发沉、小便不利索,这不是肾“空”了,是肾气不通畅,得先“通着补”,把肾气的“通道”打开。
通补的代表方就是八味丸(金匮肾气丸),方子的核心是两味“纲药”:
- 附子:像把“小火苗”,能点燃肾里的阳气,让肾气动起来;
- 熟地:像“营养膏”,能补肾里的阴精,给阳气搭好“架子”,不让火烧得太旺伤了肾。
一温一补,既能通肾气,又能补根本,适合大多数肾气不足、阴阳都虚点的人,尤其是中老年人刚开始觉得肾劲儿不够时,用它准没错。
二、再学“专补”:缺啥补啥不盲目,不同问题配不同药
要是肾亏得比较“专一”——比如光缺精、光少髓,或者骨头、胞宫虚了,就得“专补”,缺啥就往啥上补:
- 补精:肾里的“精”不够,人容易累、记性差,就用枸杞、仙灵脾,俩药都是补精的能手,枸杞温柔补,仙灵脾还能帮精“化”成气;
- 补髓:髓少了会腿软、头晕,得用“硬货”——鹿茸补阳髓,龟板补阴髓,一阳一阴搭着用,髓满了,脊梁骨都能挺得更直;
- 补胞宫(女人专属):女人要是月经少、小腹凉,是胞宫虚了,用阿胶补阴血,紫河车(胎盘)补精血,能把胞宫养得暖暖的;
- 补骨头:骨头松、容易疼,是肾里的“骨气”空了,就用骨碎补,这药像“骨头补丁”,能直接往骨头里填营养,治骨质疏松、骨头疼都常用。
三、记牢“补肾心法”:跟着体质、年龄选方子,不踩坑
仝教授还总结了一套“补肾心法”,啥情况用啥方,照着对号入座就行:
1. 肾靠脾胃养,先把脾胃顾:肾是“先天之本”,但得靠脾胃“后天之本”给营养。要是脾胃弱、吃不下饭,先吃脾胃资生丸把脾胃调好,脾胃能吸收了,补肾的药才管用,肾自然就强了;
2. 老人补肾,阴阳一起补:年纪大了,肾的阴阳都会慢慢虚,别光补阳或光补阴,选地黄饮子,又补阴又温阳,还能通经络,适合老人常吃;
3. 阴虚上火用“知柏地”:要是觉得口干舌燥、手心热、晚上盗汗,是肾阴虚又上火,就用知柏地黄丸,又补阴又降火,火退了,阴就补得进去;
4. 阳虚怕冷喝“参附汤”:要是浑身发冷、手脚冰、吃点凉的就拉肚子,是肾阳虚太厉害,用参附汤(人参配附子),快速补阳救急,暖和了再慢慢调理;
5. 阴中求阳、阳中求阴:补阳时别忘带点补阴的——比如补阳加附子、肉桂,得配熟地,这叫“阴中求阳”,阳才补得稳;补阴时也得顾着阳,用左归丸(熟地、枸杞配菟丝子),这叫“阳中求阴”,阴才补得牢;
6. 特殊情况找“专方”:
- 骨头松、骨头疼:用骨碎补,专门补骨头;
- 脊梁软、没力气:用鹿茸配牛髓,把脊髓填满;
- 精子少、精力差:用五子衍宗丸,填精补肾,让根脉充盈;
- 命门火衰(怕冷、没性欲):用二仙汤,温补肾阳,把“命门火”烧起来。
最后记住:补肾不是“猛补”,是“巧补”——先看是肾气不通(通补)还是缺精少髓(专补),再按年龄、体质选方子,平时再把脾胃养好,气血能通到肾里,才能补得对、补得牢,越补越有劲儿,老了也能身子硬朗、长命安康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在线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